2018年3月8日 星期四

施本爾深信基督教是活的生命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施本爾(Philinn Jacob Spener)是敬虔主義(Pietism)之父,於公元1635年生在德國西部,與本仁約翰及弗克斯同時代,屬於路德派教會。
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
施本爾的時代,路德派教會已被「死的道理」充滿,教會所強調的就是如何保守教義的純正及如何防備偏離路德派教義,既不能感動人,也不叫人信主,更不能 勉勵信徒過有見證的生活。對信徒的要求是:知道信仰問答、參加聚會、聽教義式講道、參加聖禮。他們不必參與教會事奉,也從來不提基督徒靈命長進或屬靈經歷。有些牧師的生活和他們的職份不相稱,甚至有許多還未真正得救。教會內部則充滿酗酒及不道德的事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施本爾就是在這樣的宗教氣氛下長大;但是年輕時,他讀了一本德國神秘主義派神學家亞仁特(Johann Arndt)的書,書名是「真基督教」(True Christianity)。這本書不但更新了他的個性,而且所留下的印象,後來又因他讀清教徒的著作更加深了;巴克斯特(Richard Baxter)的著作對他影響尤深。有一段時期,他住在日內瓦,和改革宗教會牧師很有接觸,但他一直是忠實的路德派信徒。
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
公元1666年,施本爾成為法蘭克福(Frankfort)教會的主任牧師,他立刻改善對信仰問答的教導;在自己家中,他聚集一小批不以做「宗教徒」 為滿足的信徒們,他們在一起讀經、禱告,及討論上個主日施本爾的講道。這種小聚會的目的在栽培信徒進入更深的靈命。這種聚會後來被稱為「敬虔小會」 (Collegia Pietatis);因此,在路德派教會中所開始的新運動就稱為「敬虔主義」(Pietism)

              
為建立一個更熱誠、更屬靈的基督教,施本爾在教會裡成立許多「教會中的小教會」(ecclesiolae in ecclesia)。這些小教會就是在當地教會中「一同研經、彼此關懷」的小組。施本爾相信,基督教不僅是一套頭腦知識,更是活的生命。他認為為教義爭論 是沒有益處的,而傳道人需要加強訓練。他要求傳道人都當有個人的屬靈經歷,並且在生活上有見證,配得上神的呼召。講道不可以用教義式或爭論式,乃要造就信 徒靈命及所有聽眾。他認為真基督徒必然有火熱的事奉,而且是從「重生」開始的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他和清教徒一樣,極力反對看戲、跳舞、打牌;而當時,這些事對路德派信徒而言,是無關緊要的。他也主張在吃、喝、生活方面要節制。

              
施本爾的活動針對當日路德派教會中的弊病,因此遭到強烈的反對。他在法蘭克福及德力斯登(Dresden)兩地艱苦地牧會後,前往柏林。在柏林工作愉快,直到公元1705年去世之日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