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3月6日 星期二

范泰爾思想簡介與護教學的本質(3)

不信者的認知結構與護教學
一、理性的創造、墮落與救贖
A. 墮落前人的認知狀態
1. 神以祂的全知及全能、按著祂的旨意、造了這個世界;
2. 因著祂的旨意,被造界的每一部分都是有意義、有道理的;
3. 這世界不但對神有意義,神也造了能夠認知這意義的人;
4. 為了使人能夠扮演好先知、祭司、君王的角色,神賦予人能夠認知以致於治理的
能力;
5. 因為認知的客體(被造界)與認知的主體都是神所造的,所以神的創造確保了二者之
間的協調;
6. 神親口告訴人萬事萬物的定位與目的,神所告誡的與被造界的事物相吻合(普遍啟
示與特殊啟示的相協調與共立):所有樹上的果子都可以吃,唯獨分別善惡樹的果子不可吃!又人是神園子的園丁!
7. 一言以蔽之,人的認知與判斷是以神的認知為根基。
B. 墮落時的認知狀態
1. 分別善惡樹:代表分別善惡的主權,神不叫人吃,因為分別善惡的主權屬於神;
神把這棵數擺在園中,為要人有意識地認知他被造的定位。
2. 蛇的誘惑:要人離開神的觀點,立自己為主,自己分辨善惡,而人自己選擇善惡
的本身就是惡的起源,因為那本非人所當扮演的角色。
3. 當人在神與蛇之間做選擇時,他必須用一套標準來衡量,他若照著神原本的教導,
便能很快地察覺蛇說的與神的啟示不合,不能聽信;而他竟選擇了蛇聽從蛇的說
法,表示他的內心已經先立了一套獨立於神之外的認知/價值體系,這就是他墮落
的開始,因為他真的像神一樣,設立了自己的自主性!
C. 墮落後的認知狀態
1. 因著他的選擇,他的內在認知體繫起了極大的變化,過去以神為中心的同心圓系
統,如今被人篡了位,如今的同心圓是以人為中心;
2. 人為了反叛神、自己做神,他必須重新詮釋一切,過去萬事萬物都指向神的定旨與目的,現在人嘗試重新定位,一切以人為中心,以其自身的目的來決定萬事萬物的定位與意義,所以他必然得以萬物為中立,等待他的詮釋;
3. 因此,人認定他也有主權,可以為自己決定神的存在與否、以及神在他生命中該扮演的角色,宗教便這麼產生了!
4. 簡言之,人無法改變神原本的創造結構(本體),但人發現他可以從認知下手(知識論),從新為萬事萬物定位,立自己為主宰!
D. 結論
1. 自私/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方式是與生俱來的,顯出人的確篡奪了神的地位;
2. 從人本能的自我中心意識以及對神的敵意,顯出人的確認識神。

二、不信者的認知結構
A. 自主性 (autonomy)
1. 人立自己(人的整體或個人)為最高立法者;
2. 康德的主體知識論為人的自主提供了理論基礎。
3. 人的自主性與神的自主性為敵。
B. 中立性 (neutrality)
1. 因為被造界處處都留下造物主的痕跡,所以自主的人要能夠自主,他第一步必然要
否定神對被造界的擁有權,使一切都中立,包括宗教,等待人的判決。
2. 人無法照他的心意重新造一個世界,他只能重新詮釋這世界,使之歸為己有;換言
之,他不能改變事物的真相,他只能重新解釋,中立性就是他賦予自己解釋的權威。
C. 絕對化趨勢 (absolutization)
1. 自主的人沒有自主的實質,因為他不全知,無法對客體有正確的掌握,只能以「宣
告」奪之;
2. 在他無法全知的狀態,他只能把他片面的認知絕對化,用他一點點的理解當成普遍
的真理,並且不允許例外;
3. 問題是他把自己宣告式的認知投射在客體身上時,並不能正確掌握/解釋真相,而真相需要時間來顯明,所以在人類的歷史中,每隔一段時間,就會有另一個絕對化的說法取代前者,在科學上有Thomas Kuhn的理論說明了這點。
D. 自我合理化 (rationalization)
1. 人為了要能夠保持他的自主權,使他能夠像神一樣,所以他並不客觀,在他的思想
順序上,他常常事先決定他要什麼(不管是有意識的決定還是無意識的認定),然後再找一套理由來解釋,使他想得到的可以被合理化。
2. 人在犯錯的事上,特別凸顯合理化的傾向;但在人所喜愛的人生觀上,他其實也是
這麼處理的。
E. 在理性與反理性之間的搖擺 (rational-irrational dialectic)
1. 人是有神形象、有理性、能思考的()主體,他不能不思考;也因著他所要的自主,
他必須能夠找到一套「合理」的說詞,來維護他的自主性,這就是他理性這一端的表現;
2. 但由於他的理性有限,並且帶有偏差,有一些事物他無法解釋,但因為他要保有自
己的主體的自主,他不能放棄他已經建構出來的那一套理論,所以他只能硬著頭皮接受那些他理性無法解釋的事物,把他們當成是理所當然。
F. 抽象式的思維 (abstraction)
1. 人只能把事物從神的創造中抽脫出來,他才能加以掌握,因為神創造的事物太過於
繁複,他無法招架;
2. 大學的教育是一個典型的抽象思維訓練機溝。
G. 主體與客體之間的切割 (the dichotomy between the subject and the object)
1. 因為人不接受神的創造,又因為他的主體性太強,他無法掌握主體與客體之間的協調;
2.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啟蒙運動及後現代精神:啟蒙運動為人的主體性背書,認為主體具有掌握客體的能力;但這個「傳說」被20世紀的人懷疑,所以後現代的人,不認為主體能掌握客體,但他又不能接受人沒有主體性,所以他最後唯一能走的一條路就是宣告客體的消失!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