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1月25日 星期六

和受恩教士(Margret E. Barber)

和受恩教士於1866年生於英國南部蘇福克郡的皮森浩(Peasenhall)。父親是一名車輪修理匠,家境貧寒。

1890年,和受恩廿四歲那年,在一場更正教中國宣教大會中,身在遙遠中國的戴德生發出以下的呼召:「在基督教土地上,更正教的眾教會,我們現在呼籲你們,在今後五年以內,差遣一千人來到中國,響應這些呼召。我們乃是為著三億尚未聽見福音的異教徒懇求你們,眼前廣大的事工和責任遠遠過於我們所能擔當,因此我們誠摯的發出懇求。」

在這呼召發出剛好五年後,1895年在英行差會(Church Missionary Society)的差遣及資助下,和受恩來到了中國。她寫信給差會的負責人巴林古德:「何等可悅我們能信靠神的話,祂必遮蔽你。當我們頭一次踏上這塊土地,我們有一種前所未有的體會:神給我們的是何等的尊榮!我一生中最快樂的日子,就是當我真正抵達中國的時候。」不久,和受恩和另外兩名女傳教士一同被安排前往福州附近的鄉下,她就全人投入應付周遭的需要。後來因當地環境太差,她被指派遷回福州市,在陶恕女子中學教書,為時七年。因著她極富生命,獲得學生們的喜愛,引起了女校校長的妒忌,以十項不法的罪名,向差會控告她的不是。差會令和受恩回英國解釋,在冗長的審論中,她總是選擇靜默,從未表白。在她回英國的期間,遇到了《黎明》雜誌的編者潘湯,從他得著許多幫助。潘湯對於宗派的看見十分清楚,也對聖經中有關國度的預言很有研究。在潘湯的影響下,她開始過一種等候主來的生活。她在倫敦待了兩年,一面操練信心的功課,一面向主禱告,求主讓她再回到中國去。

1909年,和受恩在與索立郡教會的潘湯交通後,再次回到了中國。這次她決定不倚靠差會,單單倚靠主作她的供應。她住在福州附近的一個小村子裏,繼續學習十字架。曾有人問她:「如何為主作工?」她回答:「就是先停下自己的工。」她像是一顆生命的種子,種在中國這塊土地上,表面看來沒有任何偉大的果效,但卻影響了許多人,其中一位就是倪柝聲弟兄。

和教士於 1930年離世,留下許多深刻的詩歌,如《詩歌》282首:「如果我的道路引我去受苦,如果你是命定要我歷艱辛,就願你我從茲交通益親摯,時也刻也無間,彌久彌香甜。如果地樂消減,求你多給天;雖然心可傷痛,願靈仍讚頌;地的香甜聯結,若因你分裂,就願你我之間,聯結更香甜。這路雖然孤單,求你作我伴,用你笑容鼓舞我來盡前途;主,我靠你恩力,盼望能無己,作一潔淨器皿,流出你生命。」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