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1月14日 星期四

巴西流的生活準則


    主後369年,加帕多家(現在的土耳其)居民遭受了可怕的自然災害。欠收導致食物極度缺乏,價格高昂,黑市氾濫。許多人都在挨餓;但有一個人卻採取了果斷行動——他就是當地的牧師,該撒利亞的巴西流329/30-379)。他變賣了大部分個人財物,把受災的人集中起來,「蒐集各種食物給他們吃,使他們得以存活。」

    巴西流的行動很好地展示了他的修士生活準則。作為神學家和教會領袖,他在教會中的先驅工作使得他被歷史紀念為「迦帕多家教父」之一——聖大巴西流。

        巴西流不是隱修制度的創始人。當時已經有很多僧侶。聖安東尼(約251-356)因為響應一個關於馬太福音19:21的佈道,最先開始了隱修生活。他變賣了繼承的遺產,最終遷到埃及的沙漠居住,以避免接觸別人。聖安東尼隱居了20年,直至那些想倣傚他的人迫使他從聖壇裡出來。在小亞細亞還有很多遊蕩的苦修者團體,他們因為「穿著中性服裝,不願參加信徒的正常聚會,[以及]拒絕工作」的反社會行為而被岡掛會議(Synod of Gangra)譴責。

    巴西流並不欣賞這兩種形式。當他在357/58年建立修道院的時候,依據的模型是路加在使徒行傳2:44對教會的描述。巴西流所寫的《細則》(Long Rules)指導著修士們的生活。無疑,這些規條包括不必要的苦修,低估了家庭關係的重要性,並且輕視上帝賜予的美食與財物。但是,在他的《細則》以及對隱修制度的教導中,巴西流有益地強調了基督徒需要形成團體、勤奮工作、以及照顧窮人。
巴西流在《細則》開篇就強調兩條最大的誡命:愛上帝和愛人。在第三條,他說,「與我們的本性最和諧的,莫過於生活在一個團體中,並彼此相互依靠……」

    他指出,耶穌曾教導說,世界會從彼此相愛這一點認出他的門徒(13:34-35)。 這個規條還強調,兄弟之愛應該帶來對窮人的愛。和依靠別人捐贈食品的獨居僧侶不同的是,巴西流堅持僧侶應該勤奮工作,以免虛擲光陰,並且也能供應自己所 需。在一封談論「完美的修道生活」的信中,他寫道,「每個人應該優先為別人考慮……能夠做工卻閒蕩的人,不應吃飯(參見 帖後 3:10 )。」

    今 日的基督 徒不應該隨從巴西流的隱修,也不應像他那樣從正常生活的社會關係中退出。但他的修道院規條和他自己的生活,在很多方面給現代教會提供了很好的範例。他的勸 誡也並不華麗驚人。但是,如果信徒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投入團契生活彼此服侍,勤奮工作,發揮自己的才幹,並且很實際地照顧窮人的需要,他們必定會為非基督徒 社會所注目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