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0月25日 星期五

居普良 (St Cyprian, c200-258)


【居普良的生平】
 
生於迦太基,受過高深教育,口才極佳,是個出色的演說家,是特土良 (Tertulian) 的弟子。自249年起任迦太基主教。他所著的論教會合一,是研究教會合一歷史的最重要著作。居普良乃尼西亞會議前期大公教會的化身,非洲教會第一位殉道的主教,其主教風範被正統大公教會奉為標準和楷模達一千年之久,至今仍深深地影響著羅馬天主教和東正教。
 
     A.D.250Decius頒布諭旨要處死所有主教,懲罰拒絕背道者。他因避難惹來教會偏激分子指責。當時主教召開會議要嚴懲背道重返教會的人,居普良不贊成這種作法,他〈論受迫背道者〉饒恕他們的過犯。他重返教會後,就著手處理教會的秩序與體制的問題,他認為這才是整個爭辯的根本所在。
 
A.D.257年 逼迫來時居普良挺身而出。他在羅馬法庭上,因堅決不屈而被放逐。在異象中,居普良得知一年後將為主殉道,果然在年底被召見新巡撫。他意識到死期已近,因異 象得應驗而高興不已。隔年公審時,他依然剛硬不肯拜羅馬神,結果被判斬首。居普良隨即跪下祈禱,大聲感謝上帝,讓劊子手施刑。與會的教會弟兄們深為感動, 乃齊聲喊說 :「我們與他同死吧!」
 
早 期教會因地理位置和文字的不同而分為東、西方,東方教會就是東正教,西方教會就是羅馬天主教。居普良雖然在東方,但其主張極具寬容性,西方教會多可接受; 除了「主教聯盟制」,當時因為教會不斷拓展,也有不同的宗派出現,如一個教會開拓出許多子會,子會再拓展出子會,一群群的教會在不同的區域產生。居普良主 張每一個教會群的領袖都是平等的。但是西方教會卻把當時的羅馬司提反主教(Stephen, 253-257)捧為至高,並宣稱主教無誤。愛任紐也認為由彼得和保羅建立的羅馬教會是最有威望的教會。但是居普良僅承認羅馬主教在羅馬教會有其獨特的領導地位,應遵重其他各教會的使徒傳統和信經。他們處置背道者重返教會的分歧,幾乎造成教會分裂。他們的爭議在羅馬政府的逼迫下兩人都殉道而暫停,但西方教會追封羅馬主教司提反為主教。宗教改革後基督教採居普良的主教聯盟制,教會傾向聖品階級 (clericalization)  
 
【居普良的主張】
 
1.      教會之外沒有救恩,提倡唯一教會救法,把教恩與教會教義 連結在一起,他甚至說:「背叛主教就是背叛上帝因為救恩發生於合法的主教,或其授權的神職人員藉水洗禮行出來。」這種說法助長了以後教皇專政的論據。他是最早提「洗禮重生」的人,他主張嬰兒洗禮的重要,他說「嬰兒生下來就有亞當的原罪,並且這原罪惟有藉著洗禮的水才能洗淨。」如果洗禮後又犯罪要怎麼辦呢?居普良說要實行嚴厲的苦修,才可以領受聖餐,他這主張日後成為天主教「補贖」的根據。
 
2.      教會的合一 (The Unity of the church),針對分裂者劇烈批評,他認定大公教會為真教會,分裂者離開大公教會 等同自絕。教 會的合一在主教制,主教為使徒之傳承,主教在其任職教會中有絕對權柄,但主教仍得與其他主教聯合為大公教會,故主教乃各自獨立又互相聯絡。他說:合一並不 是外加到真理的東 西,而是基督教真理不可缺的部分,若是沒有合一,就沒有真理;除了合一沒有救恩;除了合一沒有洗禮、聖餐或真正的殉道。合一並不是臣服於主教,而是在於所 有主教之間的共同信心、愛心和交通。
 
3.       自教會建立起就有紛爭以至分裂。當異端攻擊教會時,如何保守教會的合一,是教父們面臨的一大挑戰。居普良的〈論教會合一〉是最重要的文獻之一。他認為:「上帝是一,基督是一,他的教會是一,信仰是一,上帝的百姓是由協和而連合成為一體的。合一是不能分裂的。」
 
4.      居 普良教會論影響西方教會頗深,他堅持教會是主教之教會,反對教會為殉道者之教會,高舉主教職高於其他職務之上。特別是當教會遇到迫害或爭議時,可以透過教 會的權柄(主教)加以約束與導正,使教會得以保持合一。但是權柄也是教會敗壞的根源,特別在政教合一時期,權柄往往成為排除異己的工具。可惜居普良生前未 能成功爭取主教在各教區中的絕對自主權,西方教會後來據此發展出以羅馬主教為首的教宗案,但他的教會之外沒有救恩及教會合一論卻影響教會達兩千年之久。
 

沒有留言: